多地蝉鸣蝉尿引关注,专家解疑无害且属自然现象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0
入伏以来,上海、南京等多地市民被蝉鸣蝉尿困扰。专家表示,今年是蝉的‘大年’,因不同生长周期蝉种叠加。蝉尿对人体无害,主要成分是水和微量糖。蝉成虫阶段短,8月下旬蝉鸣会减退。大家应以平常心态看待这一自然现象。

入伏之后,上海、南京、武汉等多地市民遭遇了不小的困扰,今年蝉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多地出现所谓‘晴日微雨’,实则是蝉群滴液。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蝉鸣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周兴苗解释,蝉存在‘大小年’现象。不同种类的蝉生长周期各异,短则一两年,长则六七年,今年多种类的蝉同时进入数量高峰期,导致蝉的数量格外多。而且,今年出来的蝉是3 - 7年前繁殖的,与今年的高温天气并无太大关联。过去某个年份,因气候、环境等因素,武汉蝉产卵和孵化量较大,才有了今年蝉多的情况。

对于市民反映的‘蝉尿’现象,周兴苗介绍,蝉以植物汁液为食,其肠道会排出部分吸收的汁液。这种液体除水外,还含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带有甜味,且不携带病菌,对人体和衣物无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邓列华教授也提到,‘蝉尿’落到皮肤上,可能带来瞬间清凉或湿润感,极少数皮肤敏感者或液体接触眼睛、破损皮肤时,可能有短暂轻微刺激或心理不适,极罕见情况下会出现过敏反应。若不慎被滴到,用大量清水温和冲洗即可。

蝉尿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副教授汤亮表示,蝉的口器为刺吸式,树木汁液营养少,蝉需不停吸取,吸收营养后排出多余水分,‘天气越热,吸食越猛,排出越多’。‘蝉尿如雨’现象和蝉的种类有关,网友拍摄视频中的黑蚱蝉,个头大且喜欢集群,一棵树上聚集众多雌雄个体,所以会有大量水珠滋出。尤其在蝉受精时,滴液会像尿液一样飙出。

关于扰人的蝉鸣,周兴苗分析,蝉的成虫阶段很短,通常只有几周,最多一个多月,鸣叫时间不会太长,一般8月下旬蝉鸣会逐渐减退。蝉鸣是雄蝉吸引雌蝉交配的方式,虽然声音聒噪,但也是夏天的标志。

此外,上海媒体测试发现,树下蝉鸣能超79分贝。极目新闻记者在上海苏州河沿岸走访,蝉鸣此起彼伏,尖锐的鸣浪有些刺痛耳膜,但未见‘蝉尿如雨’。现场保安巡逻时没看到‘蝉尿’,附近居民称住在26楼也能清楚听到蝉鸣,关窗也挡不住。

自然现象

除上海外,武汉等地区今年也有蝉集中出现的情况。专家认为,蝉数量增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不大。蝉的成虫阶段短,对环境主要影响是产卵时对树枝嫩梢有一定影响,若虫在地底以植物根部汁液为食,干旱且若虫数量多时,可能影响植物生长。

面对蝉鸣和滴液困扰,周兴苗认为完全解决蝉鸣难度大,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可前往无蝉鸣处;滴液可通过打伞等物理隔绝方式应对。大家应以平常、和谐的心态看待这一自然现象,接受大自然的正常规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蝉鸣 蝉尿 自然现象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