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伙错付910元车费索回无果自杀,司机责任引热议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1
河南鹤壁19岁小伙到上海打工,打车错付910元车费,索回无果后自杀。家属将司机告上法庭,社交平台曝光司机信息引网友谴责。律师解读多付车费属不当得利,家属可追款,司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此事件引发对司机责任及社会救助机制的思考。

近日,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鹤壁19岁的小伙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第一次来到上海,准备投靠在当地打工的堂弟。然而,刚到上海,一场意外却让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19岁小伙

3月29日,小伙从上海虹桥高铁站下车后,打算打车前往浦东新区宝佳苑小区附近。他与一辆运营车辆的司机私下约定了100元的车费,然而,在支付时却因操作失误,将100元付成了1010元。司机收钱后便开车离开了。小伙发现多付了钱后,立刻通过微信留言要求司机退款,但司机却没有任何回应。

这件事给小伙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一直精神不佳,堂弟发现后陪他去报了警,可警方只提供了司机的车牌,其他信息依旧一无所获。接下来的几天,小伙变得昏昏沉沉,吃不下饭,也不与人沟通。

4月3日晚,哥哥得知弟弟有轻生念头,4日便从河南赶赴上海,和家人及警方一同寻找。历经近6天,最终于9日晚上在苏州穹窿山发现了弟弟的遗体,确认他于4月6日凌晨3点多喝农药自杀。

从出事到现在,司机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属。刚开始还能打通司机的电话,后来就再也无法接通了。处理完弟弟的后事,哥哥把司机告上了法庭,主要诉讼请求是要求司机返还多付的车费。然而,7月16日开庭时,司机并未到场。

错付车费

目前,在社交平台上,疑似有人将司机的车辆、车牌信息以及其他个人信息进行了曝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对司机进行了谴责。那么,19岁男子错付的车费属于什么性质?男子的家属是否还能主张其他权利?车主的个人信息被扒,车主如被骚扰、谩骂,是否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国家“双千计划”法学专家、芙蓉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平凡认为,男子多支付的910元车费在法律上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司机无合法依据获得乘客多付的款项,导致乘客利益受损,应承担返还义务。从法律层面看,多付的款项可追回。家属已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司机返还多付的910元,法院有权判决司机履行返还义务。尽管司机在庭审中缺席,但法律程序仍会推进。

除了追回车费,家属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证明司机的行为与男子自杀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例如,司机拒不退款可能加剧了男子心理压力,若法院认定其行为具有过错或违反公序良俗,或可支持部分赔偿请求。不过此类主张的成立需结合具体证据和司法裁量。

也有观点认为,从法律层面看,司机大概率不担责。司机催收910元车费是其合法权利,与男孩自杀无直接法律因果关系,极端自杀行为超出合理预见范围。而且若司机未采用暴力、侮辱等非法手段,不构成侵权或刑事犯罪,男孩的自主行为中断了责任链条。但从道德层面讲,若司机在男孩已显露崩溃情绪时仍强硬施压,或未尝试缓和处置,可能涉及人道主义缺失。

司机责任

这起悲剧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男孩的心理脆弱性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910元成为了“导火索”,反映出他可能存在未被干预的心理危机。同时,社会支持的缺位也令人深思,家庭、学校、社区未能及时识别并提供心理或经济援助,暴露了支持系统的漏洞。此外,社会缺乏高效的危机干预渠道,使得困境中的个体走投无路。

生命是宝贵的,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完善青少年心理干预机制,普及救助渠道,强化社会关怀文化,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珍惜生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19岁小伙 错付车费 自杀 司机责任 不当得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