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京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专家全面解读应对方法
近期,广东和北京均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专家解读,它无人传人迹象,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痊愈,但特定人群风险高。预防···
2025-07-25
2025年7月,一则消息揪紧了大众的心:广东和北京均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这为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风险。在广东省佛山市,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该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对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进行了解答。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副主任何剑峰介绍,2010年广东首次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蚊媒传播病例,此后部分地区也有类似事件,但传播规模较小,未发生过大规模本地传播。
那么,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到底有多严重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有400多名患者在院治疗。乐从医院院长陈锦泳介绍,病例特点为:发热,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通常2天到3天内退烧;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速度也比较快;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临床主要以退热、止痛、止痒等对症处理为主,通常5天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不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
面对基孔肯雅热,预防是关键。何剑峰说,预防的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灭成蚊可在家使用各类家用灭蚊药物;清积水要注意伊蚊通常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幼虫,家庭环境中要及时清理水生植物的栽培容器、花盆底部的托盘以及屋顶积水的容器等,户外则要清除各类有积水的容器;防叮咬方面,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
目前,佛山市已启动应急响应,指定了53家医院为定点收治机构,准备了3600多张防蚊隔离床位,并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储备了充足检测试剂。北京市也在持续监测疫情,加强防控。
基孔肯雅热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不断增加,我们需提高警惕,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共同防范这一疾病,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近期,广东和北京均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专家解读,它无人传人迹象,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痊愈,但特定人群风险高。预防···
2025-07-25
近日,7号台风“范斯高”、8号台风“竹节草”和9号台风“罗莎”在两天内相继生成。气象专家分析,虽数量多,但对我国影响有限。“范斯高”和“竹节草”会互旋,给···
2025-07-25
7月24日,俄罗斯一架安 - 24客机在远东阿穆尔州滕达市郊区坠毁,机上43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一名中国公民。初步调查显示,降落时能见度差、机组操···
2025-07-25
7月24日,重庆酉阳县泔溪镇大板村,陈先生大伯去世,家人准备安葬时遇糟心事。必经之路被放百多颗钉子,墓地还被埋死狗。疑是同村人因风水问题所为,家属气愤报警···
2025-07-25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参观矿企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1名老师受伤。浮选槽内矿浆危险,涉事企业曾有安全隐患记录。此次悲剧令人痛心,也为安全生产···
2025-07-25
最新资讯
广东北京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专家全面解读应对方法
两天生成三个台风,气象专家深度解析
俄罗斯失事客机上有一名中国公民,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可恨!重庆一老人去世,被同村人恶搞路上放钉子,墓地安葬死狗!
6名大学生参观矿企溺亡,安全生产警钟再鸣
冲上热搜!“汽车疯狂转圈失控”?警方通报,比亚迪回应!
东北大学6名学生溺亡事故调查:真相与反思
“七下八上”关键期:气象异常与防汛挑战
俄客机坠毁 49 人全部遇难
6名学生矿区参观溺亡,格栅板安全责任谁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