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医堂”违规广告背后的侵公犯罪黑幕

发布于:2025-08-19 阅读:0
近期,“中医堂”违规广告引发关注。浙江宁波公安网安破获相关案件,不法分子为违规广告引流获利,侵犯公民隐私、破坏竞争秩序。周某等中间商倒卖执照信息,一些法人为小利提供。警方抓获11人,案件在侦。网警提醒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一些不法行为正悄然滋生。就像近期被曝光的“中医堂”违规广告事件,背后竟隐藏着侵公犯罪的黑幕。

中医堂

今年3月,浙江宁波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时发现,有一短视频用户行为异常。该用户频繁更换绑定的营业执照,还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壮阳药等违规广告。

电商在短视频平台开店,需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平台对违规管控严格,违规就会被封号。于是,不法分子想出变更营业执照换号的办法。民警顺着线索,发现了一条成熟的黑灰产业链。

原来,从2024年9月起,金某联系周某等多人,收购营业执照照片、法人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公民个人信息。他们在短视频平台通过更换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规避平台封控,为“某某堂中医”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引流获利。

这种行为危害极大。它不仅侵犯公民隐私,还对短视频平台商家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影响。经查,金某通过非法手段引流交易流水达50余万元。

周某等人的营业执照信息来源也不简单。他们是中间商,通过互联网群组、贴吧等平台,从“号商”“黄牛”低价买入营业执照,再高价卖给金某,赚取差价。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些企业法人为了蝇头小利,自行提供营业执照信息。

违规广告

2025年4月,公安成立专案组,分赴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周某等11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中医堂”也存在违规广告问题。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连锁中医机构“XX中医堂”,被多名消费者投诉。该机构利用患者对传统中医的信任,编织营销话术。比如打造“神医”人设,宣称坐诊医师为“XX代传人”“宫廷御医后人”,展示的“康复患者”感谢信与锦旗真实性存疑。还将普通中药方包装成“神药”,号称能根治多种疾病,回避药物实际成分与适用范围。并且口头承诺无效退款,实际合同设置苛刻条款拒绝退款。

网络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中医堂”广告存在诸多问题。疗效表述使用绝对化用语,伪造“成功案例”,未清晰展示药品批准文号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信息。网警已依法约谈涉事机构,责令下架违规广告,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指出,真正的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绝无“包治百病”之说。这些违规行为让坚守医道的同仁蒙羞。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因虚假医疗广告被处罚的中医类机构数量同比上升17%。

依据《广告法》,虚假医疗广告最高可处广告费用十倍罚款或吊销执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也严惩虚假宣传,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网警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保护合法权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中医堂 违规广告 侵公犯罪 个人信息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