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东特大暴雨:成因、影响与应对

发布于:2025-08-06 阅读:0
2025年8月,广东遭遇特大暴雨,雨量、范围、时长均破纪录。此次暴雨由季风槽和低涡系统引发,给预报和生活带来难题。本文从气象、地理、气候等方面分析成因,回顾历史对比,还给出防灾减灾建议,助你了解应对极端天气。

2025年8月上旬,广东遭遇特大暴雨。这场暴雨成为今年迄今广东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最强的暴雨过程,其特点显著。

广东特大暴雨

一是雨量巨大。截至8月5日晚,广东深圳大鹏新区3天累积雨量达746毫米;香港天文台最大日雨量355.7毫米,破1884年以来8月单日降雨纪录;台湾西南部最大10天雨量2902毫米,为2008年莫拉克台风以来最强。

二是特大暴雨范围大。广东至少6个地级市、香港和澳门全域、台湾西南部均受特大暴雨覆盖,均为今年以来最大。

三是暴雨时间长。广东、香港、澳门雨下了一星期,8月2日起常现特大暴雨;台湾雨下了10天左右,高雄西部附近连续5天特大暴雨,8月历史罕见。

四是暴雨让人为难。以深圳为例,8月5日凌晨特大暴雨,7点30分前后雨带南推到香港,深圳雨势减弱,上班后又加强。

面对这场暴雨,深圳启动递进式预报体系与精准预警体系。预报员精细发预警,子夜发分区红色预警,凌晨4点拉响全市暴雨红色预警,上班前因雨减弱改发黄色预警。

此次暴雨由季风槽引起。季风槽是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风相遇形成的低压槽,海上是台风母体,陆地是暴雨母体。这次季风槽不一般,既在副高北侧,又在“副高”南侧。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庞大,南北有多个暖高压并存,8月3日起,太平洋副高和大陆暖高压在北方合并,广东留缝隙,西南季风钻进形成特殊季风槽。

此外,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抬升机制源于冷涡,它像“抽水机”汇聚水汽;水汽来自西南季风。8月1日低涡出现在广西后进入广东,将暖湿水汽“抽上来”,形成持续性暴雨。8月5日低涡在珠三角中部,雨带移动慢,产生“列车效应”。

广东地形也加剧了降水强度。北部南岭山脉、中部珠江三角洲平原、南部沿海丘陵的地形,使暖湿气流遇山地抬升,加剧降水。粤北山区累计雨量高,珠三角地势低平易内涝,沿海受台风残留环流或季风低压影响易极端降水。

防灾减灾

从气候背景看,全球变暖使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广东受影响显著。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暴雨强度,城市排水难应对极端降水,内涝频发。

回顾近年广东特大暴雨事件,如2013年普宁、2015年全省、2023年深圳特大暴雨,此次2025年8月暴雨在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上与历史极端事件相当,甚至更突出。

面对极端天气,广东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气象预警系统,加强监测和预警技术;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推广海绵城市理念;提升公众防灾意识,普及防灾知识;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储备物资,建设救援队伍。

预计8月7日广东本轮强降水结束,8日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雨停后广东将升温,或陷入湿热“蒸笼模式”,需切换防暑防晒模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广东特大暴雨 季风槽 低涡系统 防灾减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