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季,警惕“通知书”陷阱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0
2025年高考录取季,各类“通知书”诈骗陷阱频出。不法分子手段多样,包括虚假通知催缴费、谎称内部操作补录、伪造信息传谣言、助学金诈骗等。网警提醒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信息,仔细核对通知书,牢记“四要四不要”原则,守护财产安全。

2025年高考录取季,莘莘学子翘首以盼录取通知书,然而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各类“通知书”陷阱层出不穷。

通知书陷阱

常见的诈骗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虚假通知催缴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邮件发送看似正式的“录取通知书”,要求点击链接查询详情或支付“录取确认费”。这些链接往往导向钓鱼网站,一旦考生输入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资金便会被盗刷。

二是谎称内部操作,花钱补录。部分诈骗分子冒充“招生办老师”或“内部人员”,声称可“破格补录”“点招录取”,但需支付高额“疏通费”。实际上,高考录取全程公开透明,无任何内部渠道。

三是伪造信息传谣言,不法分子编造“XX高校录取分数线大幅下降”“某考生被顶替”等不实信息,干扰考生志愿填报。

四是助学贷款、助学金诈骗。骗子冒充教育部门、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教育补贴”或“助学贷款”为由,联系考生,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甚至让先交“手续费”“保证金”。

防诈骗

面对这些陷阱,网警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防范要点。要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录取状态、通知书物流,如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官方APP、报考院校招生网,以及中国邮政EMS官方渠道。收到纸质通知书后,要仔细核对学校名称、专业、个人信息是否与官方查询结果一致,查看印章是否清晰有效。缴费也一定要通过学校指定的官方财务平台或对公账户。

同时,要牢记“四不要”原则。不要点击任何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不要相信任何“内部指标”“花钱补录”“提前缴费锁定学位”的说法;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证号、考生号、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不向任何不明身份的账户或个人转账汇款。

此外,网警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措施。在技术反制方面,拦截涉诈域名,关停仿冒教育平台网站,利用大数据监测高危短信关键词并实时推送反诈预警。在溯源打击方面,破获跨省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追缴赃款,查扣作案工具。在全民宣传方面,联合教育局推送防骗指南,制作短视频全网播放,社区网格员入户宣讲。

高考录取季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一步,考生和家长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认清骗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遭受诈骗。若不幸遭遇诈骗,应立即保存好相关证据,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96110反诈专线,寻求警方帮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考录取季 通知书陷阱 防诈骗

相关文章